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通知公告
更多...
关闭
所在位置: >代表工作 >议案建议

昭通市人民政府关于市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情况的报告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4.08.21 阅读:8060

——在昭通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5次会议上

昭通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李勇信

(2007年1月7日)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罗应光市长委托,我向本次会议作昭通市人民政府关于对市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以下简称“建议”)办理情况的报告,请予审议。

2006年,市人大常委会交由市人民政府办理的代表建议162件、议案转建议30件,共计192件。按建议内容分类,192件建议中,财政经济类66件,占承办总数的34.4%;农业农村类35件,占18.2%;教科文卫类42件,占21.9%;城建环资类28件,占14.6%;法制工作类1件,占0.5%;民族宗教华侨类2件,占1%;人大代表工作类2件,占1%;其他类16件,占8.3%。

根据建议内容和部门职能,192件建议交由37个部门具体办理。其中主办10件以上的有6个部门,分别是交通局22件、水利局17件、卫生局13件、昭阳区政府13件、教育局12件、财政局12件;主办5件和以上的有8个部门,分别是发改委9件、农业局9件、民政局7件、建设局7件、文体局6件、移民局6件、国土局5件、旅游局5件。上述14个部门主办143件,占承办总数的74.5%。其余49件由市政府办、经委、人事局等23个部门分别负责办理。至2006年9月下旬,所有建议已全部办复。

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对代表建议办理答复情况的分类标准,办复结果分为A、B、C 、D四类。具体情况是:

A类:建议所提问题已经解决或基本解决的42件,占承办总数的21.9%。其中财政经济类15件,农业农村类5件,教科文卫类7件,城建环资类8件,法制工作类1件,人大代表工作类2件,其他类4件。如大关县代表团赵海仙等5位代表提出“关于进一步建立完善务工人员培训体系”的建议,市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务工人员的培训与就业工作。一是强化网络建设。在督促各县区成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基础上,11县区驻昆明办事处均加挂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服务站牌子,强化职能职责,为务工人员提供就业信息、宣传培训、跟踪监测和维权救助等服务。在珠三角、长三角、北京、贵阳等我市务工人员较多的地区建立劳务联络点,收集劳务信息,搭建培训平台,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就业率;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市财政投入资金100万元,争取中央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资金280万元,争取省政府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资金300万元,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务工人员的培训工作;三是整合资源抓培训。市政府把市级中等专业学校资源进行整合,在大力推进职业技术教育的同时,把基本技能和引导性就业培训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并将市农业学校、各县区农广校、职业中学认定为培训基地,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不同的培训专业,大力开展务工培训。2006年共培训务工人员8.12万人次。全年转移输出务工人员93.1万人,劳务收入达26.8亿元。

威信县代表团廖宗香代表提出“关于建立各级人民政府向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定期通报政情政务制度”和“关于建立各级公安机关向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定期通报政情政务制度”的两个建议,市政府办公室在承办第一个建议的过程中,按照市人大常委会的要求,每半年通报1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2006年上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已于2006年7月下旬印制820份,分别通过相关渠道寄送代表和委员。全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通报将于本月下旬审核印制;市公安局在承办第二个建议的过程中,制定了《昭通市公安机关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汇报公安工作制度》,要求以汇报会、座谈会等形式定期向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汇报公安工作。2006年11月下旬,市公安局召开汇报会,邀请部分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到会,听取了2006年的公安工作汇报。

永善县代表团保卫鸿代表提出“关于在昭通市开展‘尊重纳税人’大讨论”的建议,市国税局高度重视建议的办理,通过局政务网发出开展“尊重纳税人”大讨论的要求,半个月内网络浏览量即达4262人次,全市国税系统848名干部职工回复达844人,提出了700多条改进工作的意见建议。之后,市国税局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国税系统开展尊重纳税人活动的通知”,将代表的建议转化为具体的工作要求和行动,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镇雄县代表团黄家翔等3位代表提出“关于解决人口大县检察机关警力不足问题”的建议,因检察系统的编制属政法专项编制,只能由中央编办直接下达。通过市编委及市编办的积极汇报争取,得到了省编办、省检察院的支持,增加全市检察机关政法专项编制28名,已分配给镇雄县6名,占新增编制的21.4%。

B类:建议所提问题正在解决或部分解决的101件,占承办总数的52.6%。其中财政经济类40件,农业农村类17件,教科文卫类28件,城建环资类8件,民族宗教华侨类1件,其他类7件。如昭阳区代表团熊琴代表提出“关于加快贫困地区脱贫步伐”的建议,市财政安排资金500万元用于扶贫开发,争取上级投入整村推进和安居工程项目资金9840万元,整合各类建设资金向贫困地区倾斜,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力度。2006年8月召开的全市扶贫开发大会,对“十一五”期间的扶贫开发目标任务作了明确和细化,到2010年底,基本消除全市的绝对贫困现象。同时,会议决定实施“百千万帮扶工程”,进一步增加对扶贫开发的投入,将有力地促进贫困地区的脱贫步伐。

镇雄县王祖荣等5位代表提出“关于增加投入改善村级卫生服务条件”的建议,省政府自2003年起每年安排500个边疆民族贫困村卫生室建设项目,至2005年底,我市已争取解决了140个村卫生室的建设,2006年又争取了42个村卫生室建设项目。市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继续争取中央、省的支持,力争在今年内全部完成村卫生室建设任务,尽快使全市的村级卫生服务条件得到改善。

昭阳区代表团房开应代表提出“关于加强对渔洞水库周边环境生态建设”的建议,市政府已先后在径流区内实施“天保”、“退耕还林”、“德援林”等多个生态项目;推行昭阳区洒渔乡居乐村后山社“十个一”工程示范点建设经验,完成沼气池建设325口,推广新型节柴灶300户;认真开展库区和径流区动物疫病防控、病害畜禽尸体无害化处理,控制有害农药进入保护区,完成水改旱6647亩;加大保护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安排实施500亩高稳产农田建设项目和“一池三改”项目4000口;加强对保护区兴建、扩建、改建工业项目的管理,强化市场准入,从源头上严加控制;在保护区优先安排扶贫项目,投入整村推进项目资金220万元,对径流区13个点进行整村推进项目建设。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渔洞水库保护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周边环境的生态建设有了一定改善。在今后工作中,市政府将整合相关项目和资金,增加投入,切实做好渔洞水库的保护及周边生态环境的建设。

水富县代表团汪强勇等5位代表提出“关于建立失地农民保障机制”的建议,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结合昭通实际,采取6个方面的措施切实做好失地农民的安置工作:一是制定并公布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和区片综合地价,征地补偿标准不低于征地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16倍,并确保补偿资金足额及时兑现;二是实行农业生产安置。争取省国土资源厅加大对我市投资土地整理项目的投入,开发新增耕地用于安置失地农民;三是对招商引资企业,要求用地单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吸收被征地农民就业;四是努力将城市规划区内因失地造成生活困难的农民转为非农户口,并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五是实行入股分红安置。对有长期稳定收益的项目用地,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通过被征用土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用地单位协商,用征地补偿安置费用入股,或以经批准的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分红;六是城市规划区内征地,可按征地面积5—15%的比例在区位较好地段给被征地农民预留商住用地,实现农民自然转产,解决就业。

C类:建议所提问题因目前条件限制或其他原因需待以后逐步解决的42件,占承办总数的21.9%。其中财政经济类9件,农业农村类13件,教科文卫类7件,城建环资类7件,民族宗教华侨类1件,其他类5件。如昭阳区代表团陈光萍代表提出“关于修复洒渔古镇”的建议,昭阳区政府已纳入区文化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将通过多渠道融资或招商引资进行综合开发建设;彝良县代表团汪学勇等5位代表提出“关于请求对彝良县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的建议,因彝良县已列为全省财政试点县,省水利厅的小型农田水利经费已直接切块到县,市级无专项小型农田水利经费,市水利部门将通过项目申报,积极争取省水利厅对彝良县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给予倾斜支持;大关县王国光等5位代表提出“关于在大关县新建高中”的建议,按照全市“十一五” 教育发展规划,全市“十一五”期间将新建、扩建高中19所。目前,大关县已有1所普通高中和1所职业高中,在此基础上,市教育部门已考虑将大关县天星二中列为全市“十一五”期间扩建的15所普通高中之一,努力增加投入,在办学条件上给予支持,使大关县高中阶段的教育在全市处于中上水平。

D类:建议所提问题留作参考或需要下级有关部门办理及请示上级有关部门的7件,占承办总数的3.6%。其中财政经济类2件,城建环资类5件。如镇雄县李惠等4位代表提出“关于建设镇雄铁路支线”的建议,在《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规划的隆黄铁路,从四川隆昌至贵州黄桶,全长505千米,其中四川隆昌至叙永和贵州黄桶至织金段已分别于2004年11月和2005年4月开工建设。据了解,隆黄铁路中间段,经我市威信县水田岔入镇雄县坡头镇、再到贵州毕节的线路方案尚未被否定,市发改部门将积极向省直有关部门反映,争取国家支持,将隆黄铁路途经我市威信、镇雄段的线路方案确定。

市人民政府对代表建议办理工作高度重视,在2006年4月29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召开的代表建议交办会上,市政府明确要求各承办部门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科室领导抓落实、专人负责办理。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了解代表建议办理情况,要求各承办部门把解决代表建议提出的困难或问题,作为办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加以解决。为切实加强对代表建议的办理,市人民政府将代表建议的办理情况首次纳入市政府机关作风建设目标责任书的考核范围,在2006年12月上中旬组织的机关作风建设目标责任书考核过程中进行了严格考核。市政府办公室注重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加强经常性的催办、督办,对少数办理进度不够理想和个别认识不到位的承办部门下发了书面督办通知,要求严格按照规定,限期办理答复代表,有效促进了代表建议的办理,使整个办理工作做到了办复率、时限率、面商率三个“百分之百”。

2006年市人民政府承办的代表建议,数量多,质量高,各位代表认真履职、依法对政府工作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寓关心、支持与理解于监督之中,极大地推进了政府工作的开展。但在具体办理过程中,受国家宏观政策和自身发展不足等因素的影响,部分代表建议、尤其是一些涉及项目和资金支持等方面的具体建议,落实情况不够好,代表满意率不高。在下步工作中,市人民政府将采取有效措施,着力在抓落实上下功夫、在抓效果上下功夫、在提高代表的满意率上下功夫,把代表的建议和人民的意愿作为工作动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通过对代表建议的办理,切实加强和改进政府自身建设,努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