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通知公告
更多...
关闭
所在位置: >监督工作 >工作评议

关于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余伟同志履职情况调查报告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4.12.18 阅读:9147

昭通市人大常委会第三评议调查组

(2014年10月)

 

市人大常委会: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印发〈2014年对市人大常委会任命人员进行工作评议实施方案〉的通知》(昭人办发〔2014〕4号)要求,市人大常委会第三评议调查组于7月1日至8日,通过召开座谈会、察看工业企业运行情况、听取履职情况报告、个别谈话、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市工信委主任余伟进行了工作评议,现将评议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成效

余伟同志依法行政,充分履职,较好地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着力解决项目引进难、落地难、推进难等问题,千方百计推动重点工业项目建设。根据我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积极向省工信委汇报争取协调,全市先后竣工投产6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有效推动了建材产业的发展。2012年和2013年全市不含电力的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投资160.9亿元,云天化26万吨/年甲醇项目、昊龙公司20万吨氢钙、水富理世公司年产4000吨薯片加工等8个重点工业项目相继竣工投产。

(二)着力培育和打造重点产业,进一步优化工业结构。2013年,全市电力行业实现工业增加值58.9亿元,比2010年增长66%,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24.34%。烟草制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9.2亿元,比2010年增长26.2%。煤炭采选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7.7亿元,比2010年增长42.9%。化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3亿元,同比增长1.3%。有色金属冶炼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7亿元,同比增长11.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6.5亿元,同比增长23.2%。电力、煤炭、水泥等主要工业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91.3%、13.3%、21.5%。

(三)着力加强工业园区建设,不断促进园区经济发展。全市工业园区从无到有,现共有11个工业园区,其中省级工业园区4个,市级工业园区7个,盐津工业园区年内有望升为省级工业园区。截止2013年底,累计争取省级扶持发展资金1.3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8.9亿元,建成标准化厂房34万平方米。2013年,全市11个工业园区新增入园企业63户,达到230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0户;从业人员达3.3万人,增长19%;实现工业总产值251.4亿元,增长40.3%;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2亿元,增长52.8%,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5%。

(四)着力改善发展环境,加大服务扶持力度,创造民营经济良好的发展环境。2013年全市民营经济组织10.8万户,比2010年增长41%;注册资金264.5亿元,比2010年增长86%;上缴税金20.6亿元,比2010年增长36%,从业人员期末达30万人,比2010年增长33%。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263.1亿元,比2010年增长76%,占全市GDP比重为41.5%,比2010年增加了2.2个百分点。

(五)着力加强工业企业管理,节能降耗和淘汰落后产能目标全面完成。加强对能耗高、污染重、效益差的工业企业的管理,按照国家工信部、云南省年度淘汰落后产能计划和全市“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计划,通过关闭、拆除、技改扩建等措施,2010—2013年共淘汰落后产能282.05万吨,拆除落后产能主机设备178台套,涉及电石、水泥、铁合金、小炼铁、小炼钢等行业共35户企业,彻底关闭并全部拆除了落后产能生产线的企业31户。截止2014年5月30日,已全面完成国家、省下达我市的“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的目标任务,

(六)着力推动信息技术在各行业的运用安全保障能力不断提高。积极探索“两化融合”新途径,稳步推进信息化建设。截止2013年底,全市接入公文交换平台单位共2411个,用户总量17175个。加强对移动、电信、联通三家基础电信运营商的督促指导,推动光缆和第四代移动通信(4G)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信息安全应急预案,组织开展政府及重点行业网络信息安全检查,及时掌握全市政府及重点行业信息系统安全现状和面临的问题,认真查找隐患,堵塞安全漏洞,完善安全措施,降低安全风险。

(七)着力做好行业管理工作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一是协调开展电力行政联合执法,设定电力设施保护区,加强电力设施保护工作。二是加强无线电台站管理,有效维护空中电波秩序。三是坚持依法行政,严厉查处各类盐业违法案件。四是加强对企业的督促指导,积极推广散装水泥。五是发展新型墙体材料,为全市的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做出积极贡献。六是规范清洁生产审核程序,推动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工作的广泛开展。

(八)加大汇报工作力度,积极争取资金扶持企业发展。指导督促各县(区)经科局、工业园区管委会做好项目储备,每年积极向省工信委汇报,争取新型工业化发展资金、工业跨越发展资金和中小企业发展资金扶持。2010—2013年共争取省级扶持资金1.2亿元。

二、主要表现

(一)政治思想素质好。头脑清醒,理想信念坚定,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认真落实上级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和部署,自觉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法律意识和人大意识强。自觉遵守和执行宪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和省政府有关规定。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和决定,认真办理市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

(三)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自觉维护领导班子的团结和统一,民主作风好、民主意识强,充分发扬民主,认真听取不同的意见和建议,坚持民主决策,坚持重点问题由集体讨论作出决定。

(四)个人品德好,团结能力强。平易近人、诚实待人、正直为人、热心助人。善于团结大家一道工作,努力营造团结干事的良好氛围。

(五)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熟悉和精通本职工作业务。注重知识的积累和更新,虚心学习,不耻下问。结合昭通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对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探索,对全市工业发展思路清晰,具有独到的见解,提出的意见建议具有较强的理论指导性和实践操作性。

(六)忠于职守,甘于敬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兢兢业业,吃苦耐劳;作风扎实,务实求实;牢记宗旨,热忱服务,努力为基层排忧解难;不断深入调研了解新情况,不断深入研究解决新问题,不断提出对全市工业发展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努力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有力可靠的依据。同时,多方争取,积极协调,努力解决社会普遍关注、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参与彝良“9.7”地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切实做好电煤供应协调工作,妥善处理国有企业改制遗留问题。

(七)严于律己,廉洁从政。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切实改进作风;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各项措施,廉洁从政;紧密结合机关实际,加强机关制度建设,强化机关制度管理;带头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努力为机关创造一个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三、开展问卷调查及民主测评情况

第三评议调查组在盐津县、鲁甸县和市工信委机关对市工信委所涉及的18个方面的工作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88份,收回88份。其中,总体评价“好”和“较好”的比例为97.22%。在市工信委机关干部职工大会上从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对余伟进行了民主测评,共发出民主测评表48份,收回48份。其中,总体评价“好”和“较好”的比例为91.67%。通过评议调查,共收集到对市工信委和余伟同志本人的意见建议9条,已转交余伟同志研究处理。

四、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理顺县(区)工信部门与工业园区关系工作力度不够。创建工业园区是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工信部门主要负责的。工业园区形成后的现有体制与工信部门相互脱节,既不存在部门之间的隶属关系,也不存在管理服务方面的直接关系。入驻工业园区的工业企业归属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管理,未入驻工业园区的工业企业归属工信部门管理,工业园区管委会与工信部门之间管理形成两张皮。

(二)干部队伍建设存在不足。对机关中层干部的成长与进步重视、关心不够。机关干部滞留多、流动差、活力不足,“进不来、出不去、起不来”的问题突出。科(室)主要负责人任职时间普遍较长,有的任科长长达十七、八年,年龄逐步老化,十八个科(室)负责人中,有60%以上的人员的年龄已达50岁以上。市工信部门历史的沿革、调整变化是形成市工信委机关干部队伍现状的重要因素,但也明显存在组织本身对其机关干部的成长与进步重视、关心不够的问题。

(三)工业项目落地难、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等问题还未得到有效解决。既影响了工业发展的步伐,也影响了企业自身的壮大。

(四)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有待加强。目前我市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主要以化工、建材、矿冶、电力等重工业为主,轻工和农特产品加工等行业所占比重较小。

五、下步工作建议

(一)进一步理顺工业园区与工信部门之间的关系。积极向市委、市政府汇报,结合昭通实际,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理顺工业园区和当地党委政府、工信部门及企业之间的关系,更好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和昭通工业经济发展。

(二)加大干部队伍建设力度。一是加大对机关中层干部队伍的重视关心力度。进一步加强汇报、争取力度,加强沟通协调工作,切实解决机关中层干部流动问题,努力建设一支清正廉洁、敢于担当、务实干事、团结奋进的干部队伍。二是加强工业园区干部队伍建设,建设一支懂经济、熟悉工业的年龄合理的干部队伍。三是进一步加强对基层业务骨干和负责人工作业务上的培训和指导,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能力。

(三)进一步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帮助和扶持力度。加大对民营企业和个私经济政策措施的研究力度,加大对上项目争取力度。继续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帮助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继续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指导力度,不断帮助其突破发展瓶颈,加快发展步伐。

(四)进一步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加强对全市工业经济发展运行体制机制的研究,加大汇报、争取和协调力度,不断挖掘产业潜力、打破发展瓶颈,合理布局,加强引导,不断转变我市工业经济发展方式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