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通知公告
更多...
关闭
所在位置: >代表工作 >代表风采

一个基层人大代表的坚守

来源:盐津县委组织部 作者:唐万洪 发布时间:2015.01.20 阅读:8854

——记市、县、乡人大代表,柿子镇太平村党总支书记张昆照

张昆照,1972年加入村干部队伍,1987年起先后在盐津县柿子镇的岔河、水平、柿子、三河、太平5个村担任党总支书记,成为盐津县任职时间最长,且从未间断的村干部。四十余年的沧桑岁月里,他从村辅导员、文书、副村长、副支书,一步步铸炼成一名优秀的村党总支书记。因他办事公道、工作务实、群众基础扎实,四十余年间当了十七年的人大代表,被村民形象地称为“群众口舌”。

危情时刻不退缩的群众主心骨

1992年7月13日,柿子村遭受了百年难遇的洪水灾害,连续三天大雨,使柿子村境内三条大河河水暴涨,柿子集镇形成“丁”字形交汇区,洪水不能及时排出,集镇几千人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刚到柿子村任党总支书记的张昆照立即向上级汇报情况,并把班子成员分成3个小组:一组帮助老人和孩子迅速转移;二组组织青壮年迅速转移国家和群众的重要财产;三组全由女同志组成,负责安抚群众情绪,为灾民提供必要的帮助。他自己则带着两位年轻同志时刻关注着洪水的涨势,以便及时安排为乡亲们转移财产的同志撤离。正是有了他的正确指挥,沉着应对,才使群众的损失降到了最低,也赢得了群众的尊重。这,只是张昆照工作的一个片段。在抗震救灾、恢复重建、抗击冰凌、抗旱自救、应急处突等工作中,他身先士卒,亮剑战斗,总是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最前面,把自己的得失放在最后面。“张支书是人民的好代表,过年都没有回家,始终和困难群众在一起,办理急事、处理难事、解决困难,我们真的是太感谢他了!”一位朱姓村民这样告诉我们。

转战五村干劲足的党总支书记

“哪个村的工作难度最大,我就把张昆照调往哪个村”,这是原柿子镇党委书记杨道顺的话。它既是对张昆照同志工作能力的挑战,也是对他工作出色、认真履行职责的充分肯定。现在五个村都留有他的工作亮点:在岔河村,他力促发展竹子、杜仲、五倍子等产业,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经济来源;在水平村,他大力推动乌鸡养殖、生姜种植、竹编工艺等特色产业,使水平的背篓、竹椅、簸箕等远销周边县市;在柿子村,他全力支持村民外出务工、自主创业,发展村域经济;在三河村,他把提升中低产田地产量、提高乡村公路通路条件、改善村委会办公条件等作为工作的重心,着力完善三河村基础设施;在太平村,他把农业产业调整、新农村建设等有机融合,创造出了新农村建设的“太平模式”,《云南日报》、新浪新闻中心等对此作了专题报道。不管在何地任职,他都充分履行职责,助力村级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的改善。因为业绩突出,他和他所在的村,多次受到国家、省、市、县、镇的表彰。1996年至2013年,他多次受到县委、县政府的嘉奖,并多次被评为省级或市级优秀党总支书记、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优秀基层人大代表。他所在的太平村两次被评为省级文明村、一次被评为省级优秀调解单位,2008年,太平村还被评为国家级“平安家庭”建设示范村。有记者请他说工作感受时,他只淡淡一笑说:“四十多年了,长期的走村串户把我的身体锻炼好了,群众也富起来了!我虽然苦点,但不后悔……”

为民分忧勇献言的人大代表

不管村党总支书记这个工作让张昆照多忙,他都不会忘记自己是一个要为老百姓代言的人大代表。为此,他不断加强自身学习,积极参加县人大常委会、镇人大主席团组织的各项活动。在平时的工作中,张昆照就特别注意收集老百姓的意见、想法,有空闲时,他便将整理归纳出的意见和想法同老百姓沟通,得到认同后再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提出。因为张昆照的意见建议结合实际,真实地反映了老百姓的想法,所以他提出的建议大多都能得到采纳,实实在在地为当地百姓办了很多好事。今年,63岁的张昆照选择了离任:“我年龄大了,很多想法、方法跟不上时代发展形势了,要把机会留给年轻人和致富能手”。“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张昆照虽然离任了,但他却以志愿者的身份又重新投入到了盐津县集镇管理者的队伍中,继续为他的家乡、他的乡亲们贡献自己的力量,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闲着也是闲着,有点事干身体更健康呢!”他总是这样笑眯眯地说。

从青年到暮年,张昆照把他的一生都给了基层,献给了人大代表事业。他对基层工作的完美总结是:一戒“随”,要严格要求、把住小节;二戒“虚”,工作上想实招、做实功、求实效;三戒“骄”,向同行学习、向群众学习,找准自己的位置;四戒“滑”,要勇于承担责任,不躲避困难,不回避矛盾,不推卸责任;五戒“懒”,要在工作中提出新见解,理出新思路,落实新举措,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处事立业。

这就是张昆照,我们读懂了他四十余年的平凡,感受到了他十七年基层人大代表的真实。人大代表是为人民服务的,张昆照做到了,他在百姓心中竖起了一面“关键时候看干部、危情时刻看代表”的旗,使老百姓真切的明白了什么是“父母官”,他所取得的成绩会一直记在老百姓的心里,永远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