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通知公告
更多...
关闭
所在位置: >代表工作 >代表风采

山区群众的代言人 产业发展的领头人

来源:盐津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作者:邹 勇 发布时间:2015.01.20 阅读:10004

——记盐津县人大代表、兴隆乡凤凰村党总支书记罗兆普

“我们乡多亏了他,就是他带头发展茶叶产业,带着我们老百姓脱贫致富,还把我们的意见建议传达给党委、政府,为我们解决了很多的难题。他真是我们的好干部啊!”公路边,一个朱姓老大哥眉飞色舞地谈着话,而朱大哥口中的他,就是盐津县第十五届人大代表、兴隆乡人大代表,兴隆乡凤凰村党总支书记罗兆普。自2007年当选人大代表以来,罗兆普始终坚持“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信念,时刻铭记自己的神圣职责,任劳任怨,为人民履职谏言,赢得了人民群众由衷的敬佩。

努力学习,提高履职水平

人大代表不只是一个光荣的称号,更是一份责任。罗兆普为了更好地履行代表职责,在工作之余不断加强学习,把学习政治理论、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人大业务知识作为提高自身素质的重点,明确人大代表的权力、义务和职责,坚定做好代表工作的信心。同时,他还积极参加盐津县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学习培训、会议和代表活动,把参加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各项活动和会议作为反映民意、履行职责的重要途径,使自身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反映民意,维护群众利益

当选人大代表以后,罗兆普把责任化为动力,努力当好人民的代言人。他经常走访群众,征求群众对党委、政府制定的政策、措施的意见,对村组建设的建议。利用“人大代表之家”平台,不定期召开群众座谈会和接待选民,倾听群众的建议和意见,并将其归纳、整理。对于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向党委、政府反映,向人大建议;对于能够在本行政村内解决的小问题,积极组织村“两委”一班人即时处理,不能立即解决的,也会给群众一个明确答复。在2013年盐津县第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他提出的《关于修建兴隆乡花斑沟防洪堤的建议》,得到县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并于当年7月5日动工,修筑高5.3米、宽1.05米的河堤110.5米,总投资30.92万元,前后历时一个月,为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安全保障。

带民致富,创造工作业绩

在本职工作岗位上有所作为,有所贡献,不断创造出新的业绩,这既是对人大代表的本质要求,也是人大代表使命感、责任感的客观反映。在盐津县,每当谈及茶叶时,常听到这样一句话:“盐津茶叶看兴隆,兴隆茶叶看凤凰”。这是老百姓对盐津县兴隆乡凤凰村茶叶产量和质量的一个客观评价。凤凰村茶山面积有5500亩,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现实面前,凤凰村2010年前的茶叶产业却很脆弱,茶叶企业的命运还是“生不快、长不大、命不长”。茶农收入难以增长,几度心灰意冷,茶园蓬头垢面。面对现状,罗兆普整夜睡不着觉,苦苦思索,为民谋致富路,他组织村“两委”班子开展调研,提出了“引进外企、联合办厂、做强企业、打造品牌、提高效益、提升品质、促农增收”的凤凰村茶叶产业发展思路,自己贷款加上多年的积蓄共30多万元办起了茶叶加工厂。当家人都为他担忧时,罗兆普胸有成竹地说:“放心吧,我既然敢带头扩大茶园种植规模,就一定可以让茶叶成为群众收入的主要来源。现在的厂房虽然简陋些,但将来一定会改造扩大成为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的茶叶加工厂。”为了实现自己的诺言,为了给凤凰村茶叶产业发展找到出路,罗兆普磨破了嘴皮跑断了腿,终于引进了四川省自贡茶厂在凤凰村合办企业,自贡茶厂利用凤凰村的基地和人力资源优势,凤凰村利用自贡茶厂的技术优势、资金优势和信息优势进行双赢合作,资源共享。此举为凤凰村茶叶产业发展走出了崭新的一步,使企业和茶农看到了希望,许多茶农自发地开始打理荒弃的茶园,鼓足了发展茶叶产业的信心。

2014年,在茶叶采收的季节,罗兆普的茶厂收购鲜叶价格在上一年基础上平均每公斤提高0.6元,还对茶农采取了激励办法,对鲜叶产量达1000斤以上的农户给予化肥和农药奖励,对全村的种茶大户给予重奖。有了企业的支撑,加上各级政府的重视,2014年凤凰村的茶叶鲜叶产量达230万斤,茶农总收入达350万元。茶叶产量比2013年增加10万斤,农户总增收90万元,茶叶总产值达420万元,同比上年增加120万元。如今的凤凰村茶叶产业不再愁没有技术,没有销路,没有保障了,村民的腰包鼓了,脸上的笑容多了,整个凤凰村正悄然地发生着变化。当地群众都欣喜地说,幸亏有了像罗兆普这样的带头能人,带领大家改变了贫困山村的面貌!

罗兆普在任盐津县人大代表、兴隆乡凤凰村党总支书记的这些年里,总是那么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他造福了一方百姓,无愧于自己的内心,真正实现了“为官一任, 造福一方, 遂了平生意”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