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昭通市人大代表蔡德兰
蔡德兰是昭通市第四届人大代表,鲁甸县梭山镇新田社区党总支书记。作为最基层的人大代表,她二十年如一日奔走在群众之间,把青春年华献给贫困山村,用真情温暖农民群众,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人大代表的责任和担当。
把群众的事放在心上
蔡德兰先后在梭山镇任过村文书、副主任、梭山社区党总支书记等职,走到哪儿都有人认识她,她也经常热情地和村民拉家常,嘘寒问暖,大家有事都喜欢找她,热情地称呼她为“蔡姐”。
蔡德兰告诉我们,群众的事无小事,在外人看来是小事,但在他们家里都是大事、急事。社区里谁家有几口人,做什么工作,她都一清二楚,群众有什么困难和委屈,她都记在心里。坪子村民小组的李应国一家,夫妻双方均患有语言残疾,长期不与外界联系,连续超生孩子,家庭负担较重。期间计生工作人员登门宣传做工作,却苦于沟通困难,没能阻止夫妻俩停下生育孩子的脚步,5个孩子的到来,使这个贫困家庭雪上加霜。蔡德兰知晓情况后,多次到李应国家里,耐心与李应国夫妇用手势交流,向他们传达遵守计划生育对国对家的好处。通过艰难的思想交流,夫妻俩终于答应做手术。为了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问题,蔡德兰联系了竹编工艺人免费为夫妻俩做培训。如今,李应国家的生活状况有了好转,每逢家里杀猪,都不忘拉上蔡德兰到家里作客。
蔡德兰工作的梭山镇,是鲁甸县最边远的贫困山区乡,最高海拔3356.2米,最低海拔568米,境内山高坡陡,交通闭塞。很多群众到集镇购物,要走上大半天的山路,群众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有一条通往山里的公路。他们的殷切期盼也是蔡德兰履职的方向。蔡德兰以人大代表的名义,连续几年提出为山区群众修路的建议,得到政府的采纳。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蔡德兰带领社区干部群众,先后修通了偏坡、小坟山、坪子等9条村组公路,并硬化了尤家沟、高笕槽等4条公路37公里,解决了当地1000户4000多人出行难问题。
为群众脱贫致富尽力
新田社区人多地少矛盾突出,群众思想保守,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为给群众寻找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蔡德兰多次到外考察学习,通过调研,她认为种植花椒适宜当地土壤气候。但让村民们接受花椒种植并非易事,蔡德兰下定决心,起早贪黑种植了3亩花椒。通过实践,她发现花椒种植不仅能克服干旱,还可以增加家庭收入。以后每次群众会或与村民座谈,她都积极宣传花椒的耐旱性、可行性以及市场前景,让越来越多的群众种上了花椒。在人代会上提出大力扶持发展花椒产业的建议,就是蔡德兰在实践中得来的。
在镇人民政府和县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当地花椒产业向规模化发展。据蔡德兰介绍,目前社区90%以上的群众种植了花椒,达到2000多亩,按亩产200余斤计算,产值可达1600万元。
2013年以来,昭通连年发生干旱,看着成片的庄稼在烈日“烘烤”下枯萎,蔡德兰心痛不已。新田社区地势较高,常有的泉点容易枯竭。于是,蔡德兰等人提出要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引起梭山镇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通过积极争取,水利等有关部门共投资500余万元,修建了梭山社区大田至湾塘的灌沟5公里,社区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在她的努力下,社区先后完成了农村电网改造,解决了群众用电难、用电贵等问题;广播电视实现了“户户通”;建设了文化广场,组建了民间文艺队……
抗震救灾撑起半边天
2014年8月3日,鲁甸地震突袭,山体崩摧,江河堵塞。鲁甸县火德红镇红石岩村,山体崩塌堵塞了牛栏江,形成巨大的堰塞湖,对下游上万名群众构成巨大的威胁。按照抗震救灾指挥部的要求,梭山社区涉及到的河坝、伙房、偏坡、道角等5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必须要立即撤离到海拔820米以上的安全地段
大灾大难面前,蔡德兰没有选择退缩,她立即通知党员干部,并第一时间赶赴一线,直奔受灾农户农中,紧张有序开展抗震救灾工作。当晚,大雨滂沱,堰塞湖水位以每小时1米左右速度抬升。照此速度,两到三天水位即可漫过坝顶,可能引发溃坝,情况十分危急!
当晚必须撤离此地。蔡德兰冒着大雨,和其他同志一起组织灾民们迅速撤离。途中看到一名80多岁的老人行动迟缓,蔡德兰蹲下弱小的身体,背起老人就往山上爬。临时安置点没有帐篷和雨伞,老人和孩子们如何能安身。蔡德兰又带着工作人员走了好长的路找来帐篷,到了后半夜,灾民们总算能安置下来了。这时,蔡德兰浑身上下被雨水淋透,手脚累得抬不起来。
连下来的几天时间里,她与灾民们同甘共苦,风餐露宿,一起烧火做饭,还担负着稳定灾民情绪、保护灾民安全、募集生活必需品等工作,直到堰塞湖险情排除,蔡德兰才睡上安稳觉。
为了大家舍小家
梭山镇是鲁甸县移民工作的重点,也是地震恢复重建和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各种矛盾不断聚积、各项任务琐碎繁杂,都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都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与群众直接打交道。蔡德兰为了工作,无暇顾及生病的丈夫,没时间看管两个正在成长的孩子。丈夫的离世,给她带来沉痛的打击,留下无尽的遗憾。
去年6月,蔡德兰家大儿子参加高考,社区工作繁忙,她不能如约陪护孩子。孩子打来电话说:“妈妈,别人的孩子才是宝,参加高考都有父母陪伴,我们失去了爸爸,连你也不管我们了……”。眼泪在蔡德兰眼里打转,她语重心长地告诉孩子,要学会坚强,遇到困难学会自己克服。
镇人大主席臧雪松告诉我们,蔡德兰群众基础扎实,工作能力很强,是地地道道的女强人。但自身困难也多,在家里既当爹又当妈,工作上还得扛大头,非常不易。一次她孩子摔断了手,臧雪松帮忙送到市人民医院后,只得委托亲人看护。蔡德兰先后当选为镇、县、市人大代表。她认真履行代表职责,深入群众中调研,针对群众关心关注的道路交通、水利设施、产业发展、环境整治等方面问题,相继提出了20多条建议,很多意见建议得到了较好的落实。同时作为社区干部,她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紧紧围绕人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带领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用勤劳双手创造美好生活。
涓涓细流汇成江海,件件小事合成大事。蔡德兰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只要不忘初心,积沙成塔,积善成德,即使在高山、在峡谷,也能像兰花般绽放著淡淡的馨香,感召着这片热土这方人。